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> 学术交流 >> 正文

学术交流

 

音乐互动应用于引导式教育中

 

http://www.999brain.com    林幼君    时间:2021-05-28   来源:康复治疗科   编辑:lsw   阅读:1759

小宝,男,2岁,因不能言语,不爱与小朋友玩耍于2020年12月就诊我科,经“儿童孤独症量表”评估为轻度的孤独症。刚刚接触小宝时处于陌生环境易焦虑,对妈妈较依赖。

通过评估制定的治疗目标是:

1.加强与患儿情感互动,增强信任感。

2.手势表达“我要”,取代患儿用“哭”来表达需求。

3.可以准确指认五官。

引导式课堂内容:

1、培养教师与孩子的情感,增强幼儿安全感:让患儿熟悉治疗环境,同小伙伴玩手指谣增加与患儿的情感

2.提供患儿感兴趣的玩具,引导患儿用手势表达"我要",如果患儿过程中出现哭泣,则撤销玩具,停止哭泣,立即拿出玩具,反复进行,直至患儿体会用手势或语言表达需求.

3.小宝较喜欢儿歌,所以手指谣“小手拍拍”来引导幼儿指认五官。

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,儿童的康复教育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。本文阐述了在康复过程中,音乐元素在儿童康复教育中起到的作用,重点阐述了在儿童康复中开展音乐治疗的形式和方法,并对音乐治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提出了建议。

随着特殊教育改革的推进,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合作逐渐加强,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。音乐治疗属于临床心理范畴,在发达国家的特殊儿童教育中,音乐治疗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。近年来,我国的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医院,也开始尝试将音乐治疗应用到儿童的康复教育中来。

音乐是由不同的乐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,令人愉快的、富有表现力的艺术。与其它的艺术手段相比较,音乐具有直接的表现形式,因此更易于脑瘫儿童对其进行感知与体验。将音乐应用于儿童的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起到促进作用。例如在活动课上引导儿童根据节奏性的音乐,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,如点头、跺脚、伸手、弯腰等。通过这类音乐活动,可以提高儿童粗大运动及协调运动的能力。还可以让学生合着音乐节拍诵读儿歌,根据音效营造出来的氛围讲述故事,随着音乐的旋律演唱歌曲,通过这些形式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。根据课堂的需要加入合适的音乐,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,保持注意力长时间集中。有研究显示,通过音乐对大脑皮层的刺激,有助于延长记忆的时问。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音乐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,还可以增加学生们主动参与活动的频率。

开展音乐引导式治疗,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。在治疗过程中,要注重多学科、多领域之间的相互协作。

通过2个月治疗,小宝的认知理解能力较之前进步明显,可以指认常见物品,执行简单指令,但是不理解否定概念(如:不要、不可以)

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,治疗的目标与手段也要因人而异。因此所设计的音乐活动,要重小朋友的个体差异。




上一篇: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助患者早日拔管一例分析

下一篇:磁共振成像在颅脑疾病的应用和探索

地址:广州市沙太南路578号  邮政编码:510510
咨询:020-62323939(手机:13922111505)  24小时接诊电话:13600099980
邮箱:999brain120@163.com 传真:86(020) 66299224

Copyright 2006-2024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00995号 服务性质:非营利性网站 粤卫网审(2013)10号
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2143号